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评估纪要

发布日期:2005-08-18     点击量:

2005年3月21日-22日,由科技部委托国家基金委组织的评审组对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考察评估。评审组由王乃彦、陆卫、聂玉昕、魏宝文、张焕乔、李晓光、王治文、申德振、李明轩、钱梦騼、许京军、汲培文、王组赓13位专家组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物理一处张守著处长、倪培根主任,重点实验室处处长谢焕瑛,科技部吴根作为工作人员一同参加评估。

3月21日下午,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汇报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评审组仔细听取了实验室主任龚旗煌教授有关2000—2004年实验室工作的报告,以及李焱副教授有关飞秒光科学与微纳光子学、俞大鹏教授有关准一维纳米结构与低维物理研究、沈波教授有关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物理、材料与器件研究的三个典型学术报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甘子钊院士最后作了简要发言。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科研部部长朱星部长、副部长周辉、基地办公室蔡辉主任、211办吴朝东副主任,物理学院秦国刚院士、党委书记郭建栋以及欧阳颀、林宗涵、张酣、王福仁、张国义教授等实验室骨干成员近20人参加了汇报会。

评估汇报会现场

3月22日上午,评审组来到物理大楼进行实地参观和人员访谈。在参观完飞秒光科学研究室、GaN研究室、微流与纳米技术研究室、物性测量室Ⅰ、非线性研究室、纳米半导体研究室、低微材料研究室、SNOM研究室、物性测量室Ⅱ、SQUID研究室、STM等实验室,并查核实验室文档材料后,与实验室个别成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当天下午,评审专家向学校领导和实验室负责人反馈并交换了意见。



实验室主任龚旗煌教授

作实验室工作报告

李焱副教授作报告

沈波教授作报告

评审组通过评估,高度评价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开放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果和重要进展,希望实验室继续充分发挥北大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解决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重大科学问题、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革做出贡献。同时也应注意培养个别有优势方向的后续人才,进一步提高研究队伍的科学水平,特别是原创性学术思想。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甘子钊院士简要发言

专家参观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拨款开始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验收通过并正式对外开放,依托单位为北京大学。实验室定位在时空小尺度物理基础研究,包括:在人工微结构和介观体系的超导、磁学、电学和光学等特征性研究;功能人工微结构的构造和表征以及极端超短时间分辨物理研究几方面。实验室首任实验室主任为甘子钊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杨国桢院士,现任主任为长江学者龚旗煌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甘子钊院士。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1年换届以来,努力推动各研究方向的资源整合,注重发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以凝聚态和光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支撑,以凝聚态所和光学所为依托,保证了有效的小组人才流动机制;以211和985为重点支持,保证了实验室的实质性和环境建设的投入,使得实验室在纳米材料与光物性研究、极短时间尺度的光物理研究、人工微结构功能材料研究、仪器设备建设和新功能开发研究、理论与交叉领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特色;集中研究方向,形成了以宽禁带半导体物理、飞秒光科学与介观光学为代表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有较强竞争力的研究团队;人才培养、对外交流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版权所有 ©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9号北京大学物理大楼    邮编: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