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国际光日”暨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1-05-12     点击量: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于5月13日~28日举办“国际光日”暨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包括实验室参观、校际交流、学术报告、科普讲座等,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状态,将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为 “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宣传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的光辉历史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国际光日”简介:在成功举办2015国际光与光技术年(简称:国际光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Light and Light-Based Technologies)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签署通过了每年的5月16日为“国际光日”(International Day of Light)。“国际光日”设在每年的5月16日是为了纪念1960年由美国休斯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梅曼制造的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激光器在医疗保健和互联网上的应用改变了社会,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获得了超过20项诺贝尔奖。实验室每年会组织“国际光日”系列活动,带领公众了解光在科学、文化、艺术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主要活动安排如下:

  

开放时间:5月16日下午14:00~16:00

参观人员:北京市高校大学生

活动内容:接待北京市高校大学生来实验室参观交流,介绍实验室在光学、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促进物理科普与教育。

 

一、北大师生到清华交流

5月13日(周四)下午14:00~17:00,组织北京大学光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师生到清华大学电子系光电子所、精密仪器系光电子所参观交流。 


二、清华师生到北大交流

5月14日(周五)下午14:00~17:00,接待清华大学光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师生来本实验室参观交流。


报告时间:5月27日下午14:00~17:00

线下参与方式:物理学院中楼215会议室

线上参与方式:

1)腾讯会议号:253147828       会议密码:527527                 电话入会:  +8675536550000(中国大陆); +85230018898  (中国香港) 

2)寇享学术直播间地址: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037920  

                   

 

报告一:面向实际制造的二维半导体单晶晶圆                     报告人:叶堉 研究员 

报告摘要:后摩尔时代的半导体电子技术一方面在继续探寻缩小器件尺寸,直至原子级别;另一方面则是寻求新型架构,实现功能耦合以扩展半导体器件的功能。二维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原子级别的厚度以及可堆垛特性,有望摆脱传统硅基半导体的微纳加工范式,实现新型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然而要实现集成电路,首先要解决器件的均一性问题,也就需要实现二维半导体单晶晶圆的制备。在二维极限下,通过理解1T′到2H MoTe2的固-固相变机理,我们通过人工育种的办法实现了2H MoTe2单晶晶圆的可控制备。其二维半导体2H MoTe2晶圆可异质集成到其它任何单晶基底上且不受晶格匹配的限制,进一步拓展了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电学测试表明该二维半导体单晶晶圆迁移率高、电学性能均一,可以用于二维原子材料芯片的实际制造。 

报告人简介:

https://faculty.pku.edu.cn/_tsf/00/13/vIrIJvm2Ivae.png

 

 叶堉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至今任北京大学研究员。目前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低温强磁场下的光谱和电磁输运技术研究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新奇物理特性,并构建相关器件。近年来,发表科学论文80余篇,引用4800余次,h因子33。

更多信息请访问叶堉研究员个人主页:http://faculty.pku.edu.cn/yeyu/



报告二:大规模集成光量子芯片技术与应用                           报告人:王剑威 研究员

报告摘要:量子器件的发展正经历一个从分立元器件到量子芯片集成化的过程。利用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加工大规模集成的高性能光量子器件和硬件,可实现芯片上光量子态的高效制备、操控和探测。集成光量子芯片技术,具有高集成度、高稳定性、强可控性、易扩展性等显著优点,被认为是实现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等功能的重要平台。报告主要介绍CMOS微电子工艺兼容、可大规模扩展的硅基光量子芯片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主要介绍高性能集成型参量量子光源、多光子纠缠光源和高维纠缠光源的实现,玻色取样专用型和可重构型光量子计算芯片,模拟分子动力过程和电子自旋演化过程的量子模拟芯片,以及芯片间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功能实现等。

报告人简介:

 王剑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2011年获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硕士学位,2016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6-2018年在布里斯托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集成光量子芯片物理、技术与应用,包括关键集成量子器件与硬件、大规模硅基集成光量子芯片技术、复杂量子纠缠体系制备与调控、量子算法物理实现等,并开展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等前沿应用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Physics、Nature Photonic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Optica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更多信息请访问王剑威研究员个人主页:https://faculty.pku.edu.cn/Qchip/zh_CN/index.htm

 

一、国际光日科技展览

展览地点:物院学院中楼二层大厅

二、国际光日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链接地址:https://www.koushare.com/video/videodetail/11420


线下参观注意事项:

(一)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参观全程佩戴口罩;

(二)为保证个人人身安全及仪器设备安全,参与活动的人员请务必听从工作人员安排,未经允许不可触碰实验室物品及仪器。

版权所有 ©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9号北京大学物理大楼    邮编:100871